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大概是幼兒園或更早,我會經常坐在錄音機前播放鞠萍姐姐講故事,安徒生童話等磁帶。
一臺普通的錄音機,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有一個真人出現在面前為我講故事。
如果有人問我:“模擬聲音跟數字聲音有什么不一樣的,我會告訴她數字聲音更好聽一些,但它的聲音是量化的,每遍聽著都一樣,聽多了會厭倦;而模擬聲音更像是演奏者就在你的面前演奏,那種夸張后的真實感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我可以坐在那里聽一整天。”也許這是只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才能感受到的錯覺,誰知道呢~~
聽過才知道的感受
在磁帶出現之前,人們會使用一種鋼絲錄音機(Wire Recorder)錄音。
鋼絲錄音機,大多數人沒見過
鋼絲錄音機已經成功地演示了磁記錄的概念,但是沒有提供與當時其他錄音與廣播標準相媲美的音頻質量。
真正的錄音磁帶的使用始于1930年左右。在此之前,聲音是被記錄在材質為漆或蠟的盤面上,有意思吧~~
記得電影《1900》中那個木頭似的唱盤嗎?最開始錄制聲音的方法就是那樣由金屬接收到聲音的振動后,復制到一片介質上的。
雖然像那樣長段落錄制與播放唱片的音質曾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它無法編輯或修改聲音。
磁帶的設計原型來自于二戰期間德國海軍為了提高其通信安全所使用的德國磁電機(German Magnetofon)
后來一些個人和組織通過研究,使它逐漸演變為民用產品,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改進是德國人將氧化物粉末成型運用到長條紙上。
之后磁帶錄音機在20世紀40年代后期也就是二戰后不久被當時的專業錄音室首先使用。
磁帶技術是無線電廣播和音樂錄音產業的一次進化。它使藝術家和制作人能夠以最小的音質損失來錄制和重新錄制音頻,并能夠輕松編輯和重新排列錄音。那時候的替代錄音技術,大唱盤和鋼絲錄音機,無法提供任何接近這種質量和功能的地方。由于一些早期的改進提高了再現聲音的保真度,所以磁帶已經是可用的最高質量的模擬聲音記錄介質了。
專業的磁帶錄音機在機械方面一般采用三電機方案,其中一個電機具有恒定轉速,用來穩定磁帶的轉動。另外兩個電機成為轉矩電機(Torque Motor),在記錄和回放期間轉動磁帶,并保持磁帶的張力。
同時市面上也會有更加便宜的雙電機或單電機錄音機。這里需要知道的是,以前的設備是機電制動,設備的運行是通過人為的按下按鈕,把它切換為某種連接方式,然后這個設備會按照這種連接方式運行。
磁帶錄音機通常使用磁帶纏繞在卷軸上或盒式磁帶上進行存儲,從而記錄和播放聲音。每個錄音通道由一個放大器組成,它將一股恒流電輸入進錄音機的磁頭上的線圈里,電流在磁頭的線圈中流動,從而產生波動的磁場。磁頭會根據這個音頻信號轉化成的電信號把磁帶中的磁性顆粒極化,使它們通過與磁頭的接觸而移動,按照原始信號給出的信息以一種方式排列,把電信號通過磁粉在磁帶卷上儲存成聲音波形。
當磁帶回放的時候,這些儲存好的磁性粉粒形成的印記在被磁頭讀取過程中產生一個接近原始信號的小電流,這個小電流會傳輸到錄音機的重放放大器,期間可能有一個適當的均衡調整,然后這個信號會被放大為后級設備所需要的線路電平,這樣信號就完成了再現的過程,通過揚聲器播放即可被聽見。
所以許多錄音機可以一邊錄音一邊播放,是因為它們有兩到三個磁頭,一個專門負責錄制聲音,另一個只管回放(播放)聲音。
由于整個處理過程當中的高阻抗線路和處理信號的整個動態過程是自動的,我們無法人為控制里面的電流,所以這個過程會有隨機的因素。比如使用負反饋電路時,表現為高電平時的信號會被自動壓縮,低電平時的信號會產生噪聲,聲音在低頻率有時產生相當大的三次諧波失真。它的頻率響應取決于很多因素,如磁帶質量和磁頭設計??赡苓€需要頻繁的專家維護以保證設備的工作性能。
2000年以后至今,模擬磁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更便捷的數字技術取代。但是在一些電影、電視劇或音樂作品中,有時為了找回那種獨特的懷舊感,工程師們會使用一些設備把聲音處理得像是回到了過去。
常見的工具比如Waves/Abbey Road的效果器插件J37,這是一款安裝在電腦內的軟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聲音變得像是從磁帶里放出來的。
當然,極少數的廠家可以制作出完美還原早年磁帶音色的硬件設備,比如Rupert Neve Designs 500系列的542
即使在現在看來磁帶錄音有著種種掣肘與限制,它在當時是使現代聲音錄制工作能夠真正成為一個行業的重要發明。如果年輕的朋友們有機會聽一聽磁帶發出的聲音,那會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